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實施分階段延續性護理
2022-09-21 11:32 編輯
作者簡介:姓名:孫金芳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91年9月16日 ;籍貫:中國 ;學歷:本科 ;民 族: 漢族;職稱: 主管護師 ;研究方向:血液凈化 ;專業:血液凈化 ;工作單位: 威海市中心醫院;科室:血液凈化室 ;單位級別:三級甲等 ;郵編:264400
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實施分階段延續性護理的效果及對患者自護能力的影響
孫金芳 威海市中心醫院 山東威海 264400
【摘要】目的:觀察將分階段延續性護理用于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中的效果,及對患者自護能力的影響。方法:將10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動靜脈內瘺患者納入本次研究,病例選取時間開始于2021年5月,結束于2022年10月。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法)和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應用分階段延續性護理方法),每組均為50例。結果:護理前,兩組自護能力評分、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數、尿素下降率、動靜脈內瘺知識掌握情況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后,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自護能力評分、動靜脈內瘺知識掌握情況、尿素清除指數、尿素下降率更高(P<0.05),實驗組血流量更多(P<0.05)。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對護士總滿意率更高(P<0.05),實驗組并發癥(內瘺閉塞、內瘺狹窄、血栓形成以及腕管綜合征等)發生率更低(P<0.05)。結論:分階段延續性護理可顯著改善高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的自護能力和血流量,提高動靜脈內瘺知識掌握情況、尿素清除指數、尿素下降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和提高對護士總滿意率。
【關鍵詞】分階段延續性護理;常規護理;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自護能力;生活質量
有關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是治療腎臟類疾病患者的常用方式,可顯著延長腎臟類疾病患者的生存時間[1]。在執行血液透析治療期間,動靜脈內瘺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血管通路。動靜脈內瘺相比其他血管通路方式所使用的時間更長,與此同時能夠促使血液透析順利進行且不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負面影響[2]。但是如果腎臟類疾病患者反復進行穿刺,將導致相關并發癥發生,最終降低血液透析治療效果。為了減少血液透析相關并發癥發生、提高腎臟類疾病患者的生活水平,必須對其開展護理干預[3]。以往臨床常用常規護理干預方式,雖然能夠起到一定護理效果,但是整體護理療效不理想。分階段延續性護理方式則充分整合延續護理優勢和整體護理優勢,可根據腎臟類疾病患者的具體情況予以相關護理,最終提高護理效果。本文將對其進行有關分析。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為: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共100例,病例選取時間開始于2021年5月,截止時間為2022年6月)。對照組男性/女性患者分別有32例、18例,年齡均值和病程均值經過統計分別為(40.52±6.76)歲、(5.53±0.26)年。疾病類型:12例糖尿病腎病、15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6例間質性腎炎、7例高血壓腎病。實驗組男性/女性患者分別有34例、16例,年齡均值和病程均值經過統計分別為(41.03±6.58)歲、(5.61±0.28)年。疾病類型:13例糖尿病腎病、14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7例間質性腎炎、6例高血壓腎病。兩組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未有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法:(1)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飲食方面和血管通路方面的教育,定期檢查血管通路是否出現異常情況。如果患者出現負面心理情緒,必須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告知患者造瘺手術的有關流程以及手術期間可能出現的問題,讓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向患者詳細解釋手術期間的相關注意事項,保護好造瘺側肢體,保持皮膚清潔。(2)動靜脈內瘺術后護理。術后仔細觀察患者的傷口情況,對滲血比較少的患者可輕壓止血,對滲血較多的患者需打開傷口找出出血源頭,再進行結扎止血。叮囑患者養成早晚檢查動靜脈內瘺是否出現異常的習慣,與此同時指導其如何準確觀察。如果血管震顫減弱以及聽不見血管雜音,則提示患者可能出現血栓形成情況;如果患者出現活動受限情況,則提示患者可能出現脈管綜合征。術后14d可在內瘺側肢體測量血壓,從而起到鍛煉內瘺作用。叮囑患者內瘺側肢體不可負重,睡覺時避免內瘺側患肢受壓,與此同時保持皮膚干燥和整潔,切忌佩戴飾品。(3)并發癥護理。告知患者需傳送寬松衣物,防止用力過度,繼而出現滲血情況。每次血液透析之前仔細評估患者的內瘺功能,檢測其血壓水平和脫水狀況,一旦出現血紅蛋白水平過高情況時需合理調整紅細胞生成素的使用劑量和使用方法,防止血栓形成。在血液透析之前清潔穿刺部位的皮膚,但是透析后當天禁止清洗,防止感染。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應用分階段延續性護理方法:(1)組建延續性護理小組。小組主要成員有護士長、護士,共5名。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一職,對其他組員開展理論和技術方面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有:①如何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②血液透析治療和護理重難點、③動靜脈內瘺護理重難點、④分階段延續性護理有關內容等。(2)制定分階段延續性護理計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特點制定計劃,分為誘導期護理階段、持續透析期護理階段以及延續性實施期護理階段。在具體操作期間,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護理計劃。(3)具體護理內容。①在準備階段中,首先需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調查患者的自護能力和生活質量等情況,通過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對疾病的認知情況等。然后,根據患者的疑慮提出解決辦法,不斷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促使其保持健康行為。告知患者保持積極向上情緒對加速疾病康復的重要意義,最終提高患者的治病信心。最后,指導患者購買護腕以及握力器等設備,加強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使得患者充分理解內瘺自我護理的要點。②在具體干預階段中,首先在第1~2個月開展血液透析治療,治療頻率從一周2~3次且每次2h~3h逐漸改為一周2~3次且每次4.0h~4.5h。在此階段內需詳細介紹血液透析有關知識,密切關注患者的基礎生命體征。在第3~4個月則開展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在此階段內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認知狀況進行護理指導,重點強調自我護理的重要意義。如果在自我護理期間出現問題,可及時向小組成員提問。在第5~6個月,小組成員通過微信群向患者進行隨訪工作,向患者強調注意肢體保暖、保持創口干燥、評估家屬對疾病的了解狀況等。定期舉辦講座,鼓勵患者以及家屬積極參與。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并發癥(內瘺閉塞、內瘺狹窄、血栓形成以及腕管綜合征等)發生率、對護士總滿意率(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量表進行評分)以及護理前后自護能力評分[4](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進行評分)、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數、尿素下降率、動靜脈內瘺知識掌握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計數資料(主要包括并發癥發生率以及對護士總滿意率)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主要包括護理前后自護能力評分、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數、尿素下降率、動靜脈內瘺知識掌握情況)以
±s表示且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對比兩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表明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實施分階段延續性護理的效果及對患者自護能力的影響
孫金芳 威海市中心醫院 山東威海 264400
【摘要】目的:觀察將分階段延續性護理用于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中的效果,及對患者自護能力的影響。方法:將10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動靜脈內瘺患者納入本次研究,病例選取時間開始于2021年5月,結束于2022年10月。按照數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法)和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應用分階段延續性護理方法),每組均為50例。結果:護理前,兩組自護能力評分、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數、尿素下降率、動靜脈內瘺知識掌握情況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后,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自護能力評分、動靜脈內瘺知識掌握情況、尿素清除指數、尿素下降率更高(P<0.05),實驗組血流量更多(P<0.05)。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對護士總滿意率更高(P<0.05),實驗組并發癥(內瘺閉塞、內瘺狹窄、血栓形成以及腕管綜合征等)發生率更低(P<0.05)。結論:分階段延續性護理可顯著改善高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的自護能力和血流量,提高動靜脈內瘺知識掌握情況、尿素清除指數、尿素下降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和提高對護士總滿意率。
【關鍵詞】分階段延續性護理;常規護理;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自護能力;生活質量
有關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是治療腎臟類疾病患者的常用方式,可顯著延長腎臟類疾病患者的生存時間[1]。在執行血液透析治療期間,動靜脈內瘺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血管通路。動靜脈內瘺相比其他血管通路方式所使用的時間更長,與此同時能夠促使血液透析順利進行且不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負面影響[2]。但是如果腎臟類疾病患者反復進行穿刺,將導致相關并發癥發生,最終降低血液透析治療效果。為了減少血液透析相關并發癥發生、提高腎臟類疾病患者的生活水平,必須對其開展護理干預[3]。以往臨床常用常規護理干預方式,雖然能夠起到一定護理效果,但是整體護理療效不理想。分階段延續性護理方式則充分整合延續護理優勢和整體護理優勢,可根據腎臟類疾病患者的具體情況予以相關護理,最終提高護理效果。本文將對其進行有關分析。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為: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共100例,病例選取時間開始于2021年5月,截止時間為2022年6月)。對照組男性/女性患者分別有32例、18例,年齡均值和病程均值經過統計分別為(40.52±6.76)歲、(5.53±0.26)年。疾病類型:12例糖尿病腎病、15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6例間質性腎炎、7例高血壓腎病。實驗組男性/女性患者分別有34例、16例,年齡均值和病程均值經過統計分別為(41.03±6.58)歲、(5.61±0.28)年。疾病類型:13例糖尿病腎病、14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7例間質性腎炎、6例高血壓腎病。兩組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未有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法:(1)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飲食方面和血管通路方面的教育,定期檢查血管通路是否出現異常情況。如果患者出現負面心理情緒,必須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告知患者造瘺手術的有關流程以及手術期間可能出現的問題,讓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向患者詳細解釋手術期間的相關注意事項,保護好造瘺側肢體,保持皮膚清潔。(2)動靜脈內瘺術后護理。術后仔細觀察患者的傷口情況,對滲血比較少的患者可輕壓止血,對滲血較多的患者需打開傷口找出出血源頭,再進行結扎止血。叮囑患者養成早晚檢查動靜脈內瘺是否出現異常的習慣,與此同時指導其如何準確觀察。如果血管震顫減弱以及聽不見血管雜音,則提示患者可能出現血栓形成情況;如果患者出現活動受限情況,則提示患者可能出現脈管綜合征。術后14d可在內瘺側肢體測量血壓,從而起到鍛煉內瘺作用。叮囑患者內瘺側肢體不可負重,睡覺時避免內瘺側患肢受壓,與此同時保持皮膚干燥和整潔,切忌佩戴飾品。(3)并發癥護理。告知患者需傳送寬松衣物,防止用力過度,繼而出現滲血情況。每次血液透析之前仔細評估患者的內瘺功能,檢測其血壓水平和脫水狀況,一旦出現血紅蛋白水平過高情況時需合理調整紅細胞生成素的使用劑量和使用方法,防止血栓形成。在血液透析之前清潔穿刺部位的皮膚,但是透析后當天禁止清洗,防止感染。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應用分階段延續性護理方法:(1)組建延續性護理小組。小組主要成員有護士長、護士,共5名。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一職,對其他組員開展理論和技術方面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有:①如何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②血液透析治療和護理重難點、③動靜脈內瘺護理重難點、④分階段延續性護理有關內容等。(2)制定分階段延續性護理計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特點制定計劃,分為誘導期護理階段、持續透析期護理階段以及延續性實施期護理階段。在具體操作期間,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護理計劃。(3)具體護理內容。①在準備階段中,首先需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調查患者的自護能力和生活質量等情況,通過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對疾病的認知情況等。然后,根據患者的疑慮提出解決辦法,不斷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促使其保持健康行為。告知患者保持積極向上情緒對加速疾病康復的重要意義,最終提高患者的治病信心。最后,指導患者購買護腕以及握力器等設備,加強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使得患者充分理解內瘺自我護理的要點。②在具體干預階段中,首先在第1~2個月開展血液透析治療,治療頻率從一周2~3次且每次2h~3h逐漸改為一周2~3次且每次4.0h~4.5h。在此階段內需詳細介紹血液透析有關知識,密切關注患者的基礎生命體征。在第3~4個月則開展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在此階段內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認知狀況進行護理指導,重點強調自我護理的重要意義。如果在自我護理期間出現問題,可及時向小組成員提問。在第5~6個月,小組成員通過微信群向患者進行隨訪工作,向患者強調注意肢體保暖、保持創口干燥、評估家屬對疾病的了解狀況等。定期舉辦講座,鼓勵患者以及家屬積極參與。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并發癥(內瘺閉塞、內瘺狹窄、血栓形成以及腕管綜合征等)發生率、對護士總滿意率(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量表進行評分)以及護理前后自護能力評分[4](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進行評分)、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數、尿素下降率、動靜脈內瘺知識掌握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計數資料(主要包括并發癥發生率以及對護士總滿意率)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主要包括護理前后自護能力評分、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數、尿素下降率、動靜脈內瘺知識掌握情況)以

2.結果
2.1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對比兩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表明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組別 | 內瘺閉塞 | 內瘺狹窄 | 血栓形成 | 腕管綜合征 | 并發癥發生率 |
實驗組(n=50) | 0(0.00) | 1(2.00) | 0(0.00) | 0(0.00) | 1(2.00) |
對照組(n=50) | 1(2.00) | 2(4.00) | 2(4.00) | 3(6.00) | 7(14.00) |
χ2值 | 4.8913 | ||||
P值 | 0.0269 |
2.2兩組對護士總滿意率比較
對比兩組對護士總滿意率,結果表明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兩組對護士總滿意率比較(n/%)
組別 | 非常滿意 | 滿意 | 不滿意 | 總滿意率 |
實驗組(n=50) | 42(84.00) | 7(14.00) | 1(2.00) | 49(98.00) |
對照組(n=50) | 33(66.00) | 8(16.00) | 9(18.00) | 41(82.00) |
χ2值 | 7.1111 | |||
P值 | 0.0076 |
2.3兩組護理前后臨床有關指標比較
護理前,兩組自護能力評分、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數、尿素下降率、動靜脈內瘺知識掌握情況比較無差異(P>0.05);護理后,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自護能力評分、動靜脈內瘺知識掌握情況、尿素清除指數、尿素下降率更高(P<0.05),實驗組血流量更多(P<0.05)。見表3、表4、表5。
表3:兩組護理前后自護能力評分比較(

組別 | 健康知識掌握 | 自我概念 | 自我責任感 | 自我護理技術 | 總分 | |||||
護理前 | 護理后 | 護理前 | 護理后 | 護理前 | 護理后 | 護理前 | 護理后 | 護理前 | 護理后 | |
實驗組(n=50) | 33.16±4.42 | 51.25±7.02 | 12.26±3.45 | 21.26±3.55 | 9.52±2.62 | 16.61±2.77 | 16.44±3.36 | 27.27±5.63 | 75.85±11.23 | 118.28±10.34 |
對照組(n=50) | 33.25±4.31 | 41.08±7.23 | 12.33±3.38 | 16.44±5.05 | 9.54±2.61 | 13.32±3.08 | 16.45±3.35 | 21.26±5.15 | 76.06±11.04 | 98.02±10.48 |
t值 | 0.1030 | 7.1360 | 0.1024 | 5.5212 | 0.0382 | 5.6160 | 0.0149 | 5.5696 | 0.0942 | 9.7308 |
P值 | 0.9181 | 0.0000 | 0.9186 | 0.0000 | 0.9696 | 0.0000 | 0.9881 | 0.0000 | 0.9251 | 0.0000 |
表4:兩組護理前后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數比較(
±s)

組別 | 血流量(ml/min) | 尿素清除指數 | ||
護理前 | 護理后 | 護理前 | 護理后 | |
實驗組(n=50) | 625.87±92.36 | 699.62±130.17 | 1.33±0.26 | 1.55±0.22 |
對照組(n=50) | 630.11±90.28 | 635.87±140.25 | 1.35±0.24 | 1.33±0.27 |
t值 | 0.2321 | 2.3558 | 0.3996 | 4.4666 |
P值 | 0.8169 | 0.0205 | 0.6903 | 0.0000 |
表5:兩組護理前后尿素下降率、動靜脈內瘺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s)

組別 | 尿素下降率 | 動靜脈內瘺知識掌握情況 | ||
護理前 | 護理后 | 護理前 | 護理后 | |
實驗組(n=50) | 64.02±8.41 | 69.36±10.08 | 58.85±6.61 | 88.89±5.23 |
對照組(n=50) | 64.05±8.37 | 62.52±10.14 | 57.05±6.71 | 78.91±6.06 |
t值 | 0.0178 | 3.3827 | 1.3513 | 8.8158 |
P值 | 0.9858 | 0.0010 | 0.1797 | 0.0000 |
3.討論
臨床實踐研究表明,50%左右的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對相關知識掌握不清楚,因此導致其自我護理能力差,最終出現各種相關并發癥,從而影響治療效果[6-7]。為了提高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的自護水平,必須輔以相應護理干預。常規護理干預方式缺乏整體性和連貫性特點,因此用于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中無法顯著提高其自護水平[8-10]。本研究中,護理后,兩組自護能力評分、動靜脈內瘺知識掌握評分、尿素清除指數、尿素下降率均有所提升、血流量更多,但是實驗組比對照組上升更為明顯;實驗組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對護士總滿意率比對照組更高,實驗組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更低。從上述研究不難看出,對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實施分階段延續性護理干預方式可顯著提高動靜脈內瘺血流量和提高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分階段延續性護理干預方式具備整體性和延續性特點,能夠讓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回到家后仍然獲得相應護理[11-13]。在護理過程中,以微信群方式展開護理服務,使得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的疑問能夠被及時解答,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也相應升[14-16]。分階段延續性護理方式根據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所處階段和心理狀態等有意識地培養其自我護理能力,糾正錯誤認知之處。分階段延續性護理方式有機整合現有資源,讓理論水平和專業操作高的護士對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開展針對性護理[17-18]。
綜上所述,分階段延續性護理可顯著改善高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的自護能力。
參考文獻
[1] 安蕊娥,梁菲. 分階段延續性護理對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自護能力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7(8):183-185.
[2] 鄧亞楠,苗金紅,岳曉紅,等. 分階段延續護理模式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自我護理能力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21):2715-2718.
[3] 韓秀芳. 保護性護理對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患者自護能力及效果影響[J]. 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26(12):128-130.
[4] 陳華梅. 早期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發生的影響[J]. 透析與人工器官,2022,33(2):84-87,129.
[5] 李倩,林雪妹,李天恩. 風險分級護理模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基層醫學論壇,2022,26(17):106-108.
[6] 趙春雨,李思慧,柏揚. 醫護一體化管理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術后護理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報,2022,19(6):175-178.
[7] 吳曉麗,姜贊英,曹利芬. 結構化教育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自我護理行為的影響研究[J]. 中國血液凈化,2022,21(3):214-217.
[8] 莊建紅,張榮榮,曹利芬. 全程點式對接護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2021,36(17):1599-1601.
[9] 武嬌霞. 早期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1,21(3):339-340.
[10] 梁穎,付群英. 可能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功能不良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 貴州醫藥,2020,44(12):1979-1980.
[11] 胡君寶. 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RN患者動靜脈內瘺護理效果[J]. 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3):83-84,87.
[12] 徐小娟. 早期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發生率的預防分析[J]. 中外醫療,2021,40(2):160-162.
[13] 許周. 預見性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失功的效果評價[J]. 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13):124-125.
[14] 吳麗丹,蔡麗娜. 護理干預法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鈍針瘺道形成的影響[J]. 中國當代醫藥,2021,28(30):220-223.
[15] 叢建進,韓美玲,戴園園. 行為階段護理對動靜脈內瘺狹窄行球囊擴張術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9):154-156.
[16] 嚴紫威,曾潔純. 吲哚布芬聯合預防性護理干預對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術后血栓形成的預防作用[J]. 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版),2022,6(2):122-125.
[17] 范恩梅,吳燕,楊月,等. 全程點對點護理在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自我護理中的作用[J]. 海軍醫學雜志,2020,41(1):106-109.
[18] 余苑輝,陳翠清,高耀森,等. 針對性護理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動靜脈內瘺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及預后[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4):739-741.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