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256層冠脈CTA、冠脈造影及血管內超聲對冠
2022-08-05 09:19 編輯
李強 王健 李文華 邵海峰(通訊作者)
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心血管內一科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161000
李強(1981.07.21-)男 漢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人 本科 副主任醫師 研究方向 :冠脈介入治療
通訊作者:邵海峰(1971.01.22-)男 漢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人 本科 主任醫師 研究方向 :心衰、心臟冠脈介入治療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過對不同年齡組冠心病患者256層冠脈CTA、冠脈造影、冠狀動脈硬化斑塊在血管內超聲研究,探討不同年齡組冠心病患者的冠脈病變血管重構和冠狀動脈病變斑塊特點的關系。方法: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心內一科確診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研究對象共90人,根據年齡分為研究組即非老年組(<60歲)和對照組即老年組(>60歲)。采用256層冠脈CTA、冠脈造影、冠狀動脈硬化斑塊在血管內超聲,判定診治及輔助性治療的手段。結果:從患者的冠脈管腔狹窄情況進行比較,研究組冠脈管腔狹窄1級和2級發生率小于對照組的發生率(P>0.05),研究組冠脈狹窄3級、4級和5級發生率高于對照組發生率(P<0.05);與患者冠脈血管中斑塊性質比較,研究硬化斑塊、軟斑塊和混合斑塊診斷的準確率要高于對照組的準確率(P<0.05)。結論:冠心病等疾病的臨床診斷常采用256層冠脈CTA、冠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冠狀動脈硬化斑塊在血管內超聲對冠脈像技術的特異性高、敏感性強和準確度極高的優點,對診斷冠脈管腔狹窄程度和管腔內斑塊的位置和性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大幅度避免誤診和漏診病例的發生,未來值得在該疾病的臨床診斷中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冠心??;256層冠脈CTA;冠脈造影;冠狀動脈硬化斑塊;血管內超聲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人口老齡化的加速,近幾年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持續升高,總的患病人數達到2.9億,而患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的心臟病人已經達到了1100萬。流行病學研究調查證實患冠心病人的患病危險因素中,年齡是個獨立的危險因素。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生化檢測發現血脂水平值的高低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和差異,中年和青年人群中血脂差異更為明顯;冠心病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是血壓升高、血糖升高;研究發現中青年患冠心病在治愈率、醫療費用支出和恢復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危害大于老年人患冠心病的情況。而且發病年齡已在逐步提前,40歲以前發生冠心病的病例也是比較常見的,所以近幾年診斷冠心病的檢查技術發展迅速,如256層CTA、CAG及IVUS。本研究通過對不同年齡組冠心?。╟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256層冠脈CTA、冠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冠狀動脈硬化斑塊在血管內超聲(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下顯像特點的研究,探討不同年齡組CHD患者的冠脈病變血管重構和冠狀動脈病變斑塊特點的關系。為不同年齡組CHD的斑塊預防治療提出可靠的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1一般資料
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心內一科確診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研究對象共90人,根據年齡分為研究組即非老年組(<60歲)和對照組即老年組(>60歲)。研究組45例,年齡40-59歲之間,平均年齡50.23±5.13。對照組45例,年齡61-80歲之間,平均年齡70.18±5.11。研究對象自愿參與課題研究,并對知情同意書內容完全知曉,入組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1.2病例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于2周內成功在我院先行CTA檢查,再行CAG和IVUS檢查?;颊吲R床癥狀包括胸悶、心悸、全身無力、胸不疼痛等等。所有病人均意識清晰,能夠配合憋氣動作。所有患者均簽署造影知情同意書。
1.1.3病例排除標準
患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的人,碘造影劑過敏史的患者,嚴重心律失常,甲狀腺功能亢進未控制患者,凝血和血液功能障礙患者,消化系統出血未控制者,冠脈支架植入術后患者和冠脈搭橋術后患者。
1.2方法
1.2.1儀器及藥物:256 層螺旋 CT 及配套的后處理裝置:Brilliance i CT,(Phlips healthcare,荷蘭);SIEMENS AXIOM Artis 數字減影機;Volcano Therapeutics公司生產的鷹眼血管內超聲導管,采用晶體相控陣型探頭;造影劑:碘海醇(350mg I/ml)。
1.2.2方法:對兩組患者分別先行CTA檢查,再行CAG和IVUS檢查
256層冠狀動脈CTA:采用胸部定位掃描方法,對患者進行鈣化積分掃描,具體操作是自氣管隆起下1.5~ 20cm 直到心臟膈面下1.0~ 20 cm,目的是回顧性心電門控與此次鈣化積分掃描兩者相結合收集數值,在60% ~ 80%R-R間期采集圖像和記錄采集數據。記錄結束后再使用256 層螺旋 CT 掃描方法記錄,CT掃描的體位與上一次體位一樣。全部掃描結束后將收集的圖像進行多平面重建(MRP)影像,容積重建(VR)影像、曲面重建(CPR)影像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影像 。
冠狀動脈造影(CAG) 檢查:詳細的步驟是在數字減影機(DSA) 操作下,選取冠心病患者的右股動脈為穿刺點檢測,醫師常規消毒后鋪手術巾,對患者實施局部麻醉,具體麻醉成功后,由穿刺點插入造影所用導管,插入的導管位置分別到達左冠狀動脈開口和右冠狀動脈開口處,再注入造影劑。采用定量血管造影分析法簡稱QCA,它可以計算出血管直徑狹窄率,血管面積狹窄百分率和血管狹窄病變的長度,其計算公式為血管的平均徑 = ( 病變近端血管直徑與遠端血管直徑的和)/2,血管直徑狹窄率 = ( 照血管的平均徑與血管病變最窄處直徑的差)/血管的平均直徑×100%,得到的數值記錄為造影結果,用于后期的治療參照數值。
血管內超聲(IVUS) 檢查:具體方法是使用血管內超聲成像儀,采用相控陣式的導管,超聲成像儀的探頭外徑為2.9F,選擇的探頭頻率為30 MHz。景深半徑5 mm。IVUS 測量橫截面面積用mm2表示,超聲導管順著導引鋼絲送到要檢測的冠狀動脈的末端位置,然后邊撤邊進行超聲檢測,通過超聲主要檢測測量管腔橫截面積、是否有斑塊、有斑塊的面積值,統計計算管腔總截面積,得到的總截面積值=血管腔面積+斑塊面積之和。斷斑塊的性質核斑塊的形態學特點是根據超聲檢查中不同回聲特征來診斷的,超聲按照檢查到的斑塊的性質分為軟斑塊、硬斑塊、混合斑塊、血栓、肌橋等,按超聲診斷的形態學特點分為向心性狹窄和偏心性狹窄兩種。
2.2.3 主要評價指標
(1)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分級
按照冠脈狹窄程度分級:1級:正常,冠脈管腔無狹窄;2級:輕度狹窄,冠脈管腔的狹窄程度小于50%;3級:中度狹窄,冠脈管腔狹窄程度大于等于50%且小于75%;4級:重度狹窄:冠脈管腔狹窄程度大于75%,但未完全閉塞;5級:管腔完全閉塞,管腔狹窄程度達 100%,無血流通過。
(2)對比兩組患者冠脈血管中斑塊性質情況:參照國際上公認的冠脈血管斑塊分級后在評估標準。評估為是鈣化斑塊所檢測數據的數值為大于130HU;纖維斑塊所檢測數據的數值為50~130HU之間;軟斑塊所檢測數據的數值為小于50HU;混合斑塊檢測的情況為含以上兩種斑塊的數值。
2.2.4統計學分析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統計結果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對兩組冠心病患者的冠脈管腔狹窄程度比較 結果為研究組患者冠脈管腔狹窄1級和冠脈管腔狹窄2級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級和2級狹窄(P>0.05),研究組冠脈管腔狹窄3級、冠脈管腔狹窄4級、冠脈管腔狹窄5級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冠脈管腔狹窄的3級、4級、5級(P<0.05),見表1。
表 1 兩組患者冠脈管腔狹窄情況比較(n%)
組別 | 1級 | 2級 | 3級 | 4級 | 5級 |
研究組(45例) | 8(17.78) | 8(17.78) | 9(20.00) | 13(28.89) | 7(15.55) |
對照組(45例) | 12(26.67) | 14(31.11) | 6(13.33) | 8(17.78) | 5(11.11) |
t值 | 0.946 | 1.021 | 5.813 | 5.897 | 5.613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2 對兩組冠心病患者冠脈血管中斑塊性質比較 結果為研究組的硬化斑塊、軟斑塊和混合斑塊診斷準確率高于對照組各型斑塊的準確率(P<0.05),見表2。
表 2兩組患者冠脈血管中斑塊性質比較(n%)
組別 | 硬斑塊 | 軟斑塊 | 混合斑塊 |
研究組(45例) | 13(28.89) | 11(24.44) | 13(28.89) |
對照組(45例) | 15(33.33) | 14(31.11) | 16(35.56) |
t值 | 5.912 | 5.967 | 6.013 |
P值 | <0.05 | <0.05 | <0.05 |
3、討論
冠心病,簡稱為CHD,指冠狀動脈出現粥樣硬化的改變,而使得正常的冠脈管腔發生狹窄或是出現了管腔的閉鎖,使得心臟的心肌出現了缺血、缺氧情況甚至是心肌的壞死,誘發了心臟疾病的發生發展,也稱為缺血性心肌病。冠心病一般多發于 40 歲以上成年人,大量的文獻報道研究中發現男性患冠心病的幾率比女性患冠心病的幾率高很多,在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快的地區發生率相對更高,隨著人們日益提升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冠心病的發病年齡也出現了很大變化,呈現出越來越年輕化趨勢,該病已經被認為是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年齡組CHD患者的冠脈病變血管重構和冠狀動脈病變斑塊特點的關系,為不同年齡組CHD的斑塊預防治療提出可靠的依據,早期干預治療可以節約治療成本、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患者病死率。
20世紀60年代,美國醫生Mason 將心導管插入右冠脈,并注入了造影劑使右冠脈顯影,該事件成為了現代冠脈造影技術的開端。自1973年復旦大學中山醫院陳灝珠教授在我國開展了首例冠脈造影以來,冠狀動脈造影目前在國內許多二級及以上醫院已經廣泛開展,是檢查冠狀動脈病變最直觀,最清晰的方法,是廣泛認可的診斷冠脈狹窄的“金標準”,是經皮冠脈入治療(PCI)技術的基礎和直接推動者。CAG的問世及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對于冠狀動脈血管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廣泛應用于冠狀動脈性疾病的診斷及介入治療后患者的隨訪。本研究結果,從患者的冠脈管腔狹窄情況進行比較,研究組冠脈管腔狹窄1級和2級發生率小于對照組的發生率(P>0.05),研究組冠脈狹窄3級、4級和5級發生率高于對照組發生率(P<0.05);與患者冠脈血管中斑塊性質比較,研究硬化斑塊、軟斑塊和混合斑塊診斷的準確率要高于對照組的準確率(P<0.05),臨床診療中診斷冠脈斑塊能夠快速準確,避免誤診,證實了研究組所采取的綜合診斷方案在冠脈斑塊的診斷準確率發揮了重要的指導意義。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年齡組CHD患者的冠脈病變血管重構和冠狀動脈病變斑塊特點的關系,為不同年齡組CHD的斑塊預防治療提出可靠的依據,早期干預治療可以節約治療成本、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患者病死率。
綜上所述,臨床醫學診斷冠心病等采用256層冠脈CTA、冠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超聲診斷冠狀動脈血管內硬化斑塊具有敏感性強、準確率高、特異性強的優勢,對冠脈管腔內狹窄是輕中重度和冠脈管腔內的斑塊性質具有明顯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優勢,杜絕了臨床診療中的漏診情況和誤診情況的發生,對未來進一步冠心病的診斷中提供基礎,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袁明遠,張慧群,李榮先,等.合并心肌橋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CT冠狀動脈血管造影影像特點分析[J].中國醫刊,2017,52(3):81-84.
[2]郭長磊.冠脈CTA評估心絞痛患者斑塊性質及其與心血管事件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 CT 和 MRI 雜志,2018,16(12):62-64.
[3]吳玉輝,張惠英.256層螺旋CTA對冠狀動脈斑塊及管腔狹窄的診斷價值[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2017,19(3):191-194.
[4]李建宜,許琰,王俊鵬,等.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患者斑塊定量評估及預后評估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19):30-32,36.
[5] 王嵩.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斑塊性質的診斷價值[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17):42-44.
[6]吳璽,黃河,張琪周,等. 虛擬組織學-血管內超聲分析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斑塊特征. 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9,27(4): 199-204.
[7]李松森,牛曉華,張守彥.冠狀動脈血管內超聲在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8,11(2):170-172,178.
[8]王中娟,倪建明,吳文娟,等.CT冠狀動脈造影聯合SPECT心肌灌注顯像診斷冠狀動脈狹窄的互補價值[J].中華核醫學與分子影 像雜志,2017,37(12):789-790.